民用建筑绿色装修关键技术
1.“绿色装修”涉及的若干概念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对建筑装修材料、对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一系列规定是基本、起码要求,而不是高、更好的要求。因此,“绿色装修”可以理解为:通过控制装修材料、家具污染物释放量及保障室内必要通风等手段、科学合理地使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小于或等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限量值的装修理解为“绿色装修”。
实现“绿色装修”涉及范围很广,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控制装修材料、家具、通风,还要考虑季节变化的温度影响(夏季高温不能超标)、门窗关闭时间影响,需要考虑装修完工时间长短不同影响、室内污染物不仅有甲醛还有VOC等污染物的复杂情况。
(1)关于“绿色装修”的空气污染物限量值。
“绿色装修”的室内环境应当比普通房屋室内空气质量更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是对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起码要求,达不到要求不允许通过验收,不许交付使用,因此,该《规范》GB 50325所规定的室内污染物限量值是对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起码要求,在目前各地室内污染物超标情况十分严重的背景下,“绿色装修”应有更好、更严格要求。
实际上,发达国家(地区)早就有不同级别要求的做法。例如,加拿大要求室内甲醛24h均值为0.06mg/m3,美国加州要求室内甲醛8h浓度限值为0.035mg/m3 ,中国香港地区要求室内甲醛一卓越级为0.03mg/m3等(我国《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规定I类建筑0.08mg/m3);日本要求室内V0C限量值为0.4mg/m3, 中国香港地区要求室内VOC限量值卓越级为0.2mg/m3 (我国《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规定I类建筑0.5mg/m3); WHO建议(2009氡手册)将室内(不分类)氡限量值设为100Bq/m3(我国《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规定I类建筑氡限量值设为200Bq/m3)。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际标准的限量值均为实际使用中的房屋,室内均有会释放甲醛、VOC的家具、家电、必备用品、物品等。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仅由建筑装修材料释放污染物的限量值比较起来,差距不小。
从全国现场调查数据看,对室内污染物限量值提出更严格要求通过努力可以做到。因为全国现场调查室内甲醛样本量最多处集中在0.05~0.06mg/m3附近(有家具), VOC样本量集中点在0.3~0.4mg/m3之间,近50%房间浓度范围在0.4mg/m3以下,《中国室内氡研究》 实测调查:全年住宅室内氡浓度大于100Bq/m3的房间数小于10%。
对于绿色建筑、绿色装修来说,客户自然会提出更高、比《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更严的要求,至于严格到什么程度,可以事先约定,并按约定要求建设、验收。
(2)“绿色装修”污染的标示物。
室内污染物种类很多,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根据其毒性大小及在全国出现概率高低等情况首先选择性控制甲醛、氨、苯、氡、VOC等5类(随着情况变化会有相应变化)。
“中国室内环境概况调查与研究“的现场调查资料表明,目前超标情况突出的污染物是甲醛、VOC两种。在“绿色装修”实施过程中,为了简化装修设计的材料选用计算,考虑到以下几方面情况,以甲醛作为代表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标示物比较合适:
①甲醛是致癌物,危害突出;
②全国现场调查 表明:室内甲醛污染与VOC污染总体呈正相关关系,甲醛浓度高,则VOC浓度也高;
③无论是装修材料的释放甲醛检测或者是空气中甲醛浓度检测,均比VOC检测容易,方便监测。
(3)家具影响。
活动家具(室内装修后,根据使用者需要进人的、可以拆装或移动的家具、电气等,如桌椅、橱柜、床、沙发、家用电器等) 本不属于房屋装修内容,从装修本身要求来讲,只要装修后室内环境污染指标达标即算完成任务,但从房屋使用者角度说,房屋使用总是要有活动家具的,那么,无活动家具的达标“绿色装修”,进人家具后超标合理吗?“绿色装修”设计时为活动家具进人预留一定净空间(使活动家具进人后不超标)才是合理的。这样一来,就对装饰装修的污染控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4)完工时间影响。
装修过程中挥发最快的是涂料。常温下,涂料有7天挥发期,因此,《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规定工程验收检测应在7天以后进行。其他装修材料的污染物释放要慢得多。总体来看,装修后室内环境污染随着装修完工时间的延长逐渐呈下降趋势,减小到-定程度后达到平衡稳定阶段,在室温条件下很难继续减小。
理想的“绿色装修”应当是在装修完工后的合理时间内室内环境质量即达到污染物限量值水平要求。全国现场调查显示,完工1个月内室内环境验收检测的工程占比约7%,检测样本量集中点出现在完工3~4个月内,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住户人住在装修完工1个月后。既然如此,可以考虑将验收检测放在1个月后进行,既不会因为检测时间推迟影响住户使用,符合实际情况,也不伤害开发商的利益。
当然,约定“1个月后”比约定“7天后”室内污染物浓度总趋势会有所降低(估计值≈20%)。
(5)门窗关闭时间影响。
自然通风房屋验收检测前门窗关闭时间长短是必须回答的一个技术问题,《民用建设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规定为1h,当时的主要依据是通风设计要求每小时换气1次。
采用自然通风换气的民用建筑,决定室内通风换气多少的主要是对外门窗的缝隙:缝隙大,通风换气多;缝隙小,通风换气差。
全国现场调查显示:房间数按通风换气率大小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 房间数按通风换气率大小分布
通风换气率(次/h) | ≥1 | ≥0.6 | >0.5 | >0.4 |
房间数占比(%) | 0.10 | 0.26 | 0.30 | 0.60 |
可以看出:现有房屋约70%房间的通风换气率在0.2~0.5次/h之间,被调查房间的通风换气率集中分布在0.3次/h附近。
因此,以通风换气率O.3次/h为基础确定对外门窗关闭时间比较恰当,即确定化学污染物检测前对外门窗关闭时间为:3.3h,简化为门窗关闭3h,或者4h (严格一点)。
(6)季节(温度)影响。
全国现场调查表明:随着温度增加,室内甲醛浓度基本按线性增加室内高温约30℃高温时,室内甲醛浓度大约是20℃时的1.2倍。
“绿色装修”设计时应考虑季节影响因素,避免出现冬季验收合格的工程,到了夏季出现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情况。
2.实现“绿色装修”的主要难题与解决办法
(1)多种装修材料同时使用如何确定材料使用量? 解决办法:总量控制。
全国现场调查数据显示:房间装修材料总使用量负荷比(包括家具)平均值为1.34,最大值达到8.0(典型过度装修)。为实现绿色装修只能首先进行总使用量控制:根据房间的污染物浓度约定控制指标,在满足房间使用功能基础上首先进行装修材料总使用量负荷比控制,然后,装修设计者可根据设计需要分解计算出各类装修材料的使用量。
(2)装修材料污染物释放量如何控制? 解决办法:材料污染物释放量一律检测,不许超标。
使用的装修材料只能一律检测污染物释放强度,并且不许超标,同时根据房间的污染物浓度约定控制指标,在满足装修材料使用量负荷比要求基础上确定可以接受的具体污染物释放强度。
全国现场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房间的装修材料总体甲醛释放强度平均值为0.12mg/m3(恰好是气候箱法对人造板规定的甲醛释放强度限量值)。
(3)家具影响问题,解决办法:房屋装修设计时加入家具影响系数。
为保证装修后活动家具进人不超标,“绿色装修”设计时需为活动家具进人预留—定净空间。全国现场调查数据显示:家具污染影响份额约为30%,因此,在装修设计污染控制计算时预留30%净空间即可。
(4)季节影响问题,解决办法:房屋装修设计时加人温度影响系数。
为保证装修后验收不受季节影响(即低温季节不超标,到高温季节也不超标),“绿色装修”设计时需为季节变化(温度变化)影响预留一定净空间。全国现场调查数据显示:季节(温度)影响份额约为20%,因此,在装修设计污染控制计算时预留20%净空间即可。
3.实现“绿色装修”并不难。
历史表明,实现“绿色装修”需要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2012年发生的所谓万科“安信毒地板”事件就是例证:社会信誉度很高的万科房地产由于采用了甲醛超标的安信牌地板而遭到社会广泛谴责,建筑装修行业发展陷入低谷。
“绿色装修”是人心所向,也是我国建筑业必然发展趋势。
为实现绿色装修,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比较突出的有两点:
一是装修队伍的整体学习、培训,提高污染控制技术水平。以往的装饰装修程序是:制作效果图→购置材料→施工作业→完工人住,既没有装修设计的污染控制计算,也没有材料的污染物检测,完工后的室内环境情况不可预知,如果超标也没有办法。现在按照《民用建筑绿色装修技术规程》的要求,装修设计前双方要有室内环境质量约定,装修设计时要根据约定进行装修材料使用量计算,装饰装修材料使用前要进行污染物检测,不符合要求的不能使用,还要按照该《规程》要求进行施工,完工后的室内环境情况要进行检测,达不到约定指标要求将要承担责任,新要求下,需要学习培训,装修队伍的整体污染控制技术水平必须提高。
二是检测工作必须跟上??梢钥闯?,没有检测就没有绿色装修,装饰装修材料的污染物释放强度检测、装修后的室内环境检测必须进行。
只要各方面条件具备,绿色装修就可以起步。
摘自《中国室内环境概况调查与研究》
王喜元、陈松华 梅箐等著
中国计划出版社